中国古代诗人简介(20)

 

本页内容提要

李东阳

厉  鹗

李  纲

李公佐

李  觏

李  观

李好古

李  贺

李  华

黎  简

李嘉佑

李  靖

李俊民

李开先

李  康

李东阳 

明代诗人。字宾之,号西涯,祖籍湖广茶陵(今属湖南),本人长期生活在北京。幼习书法, 4岁能写径尺大字,代宗曾召试,喜而抱至膝上,赐果钞。英宗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授编修。后任侍讲学士、东宫讲官。孝宗时任太常少卿,上书议时政得失,多有匡正,擢升礼部右待郎,入内阁专典诰□,阁中疏草多出其手。弘治八年(1495),直文渊阁参预机务,累迁太子少保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,为朝廷重臣。武宗立,太监刘瑾专权,老臣、忠直官员放逐殆尽,屡遭迫害,独李东阳依附周旋,委蛇避祸,颇为当世气节之士所不满和非议,但他未曾助纣为虐,反“潜移默夺,保全善类,天下阴受其庇”(《明史·李东阳传》),遭刘瑾迫害的官员,东阳皆委曲匡持,或明或暗地尽力保护和营救。后刘瑾诛,李东阳上书责己“因循隐忍,所损亦多,理宜黜罢”,帝慰留之。赠太师。死后谥文正。

明永乐、成化间,文坛流行“台阁体”,内容贫弱冗赘,形式典雅工丽,文运极衰。至弘治中期,前七子起,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复古文学运动取代了“台阁体”。李东阳上承台阁体,下启前后七子,在成化、弘治年间,以朝廷大臣地位主持诗坛,奖励后进,颇具声望及影响,形成了以他为首的“茶陵诗派”。其散文追求典雅流丽,主张师法先秦古文,未脱台阁体风;其诗则力主宗法杜甫,强调法度音调,又写拟古乐府诗百首,已开前后七子创作趋向之先河,对前后七子有明显影响。

李东阳的诗作以拟古乐府较著名,咏怀史实、抒己感慨,或指斥暴君虐政,或同情人民疾苦。如《筑城怨》,极写秦始皇时事:“筑城苦,筑城苦,城上丁夫死城下,长号一声天为怒,长城忽崩复为土。”又如《三字狱》,指斥秦桧以“莫须有”三字害岳飞:“三字狱,天不服,服不服,杀武穆。□臣败国不畏天,区区物论真无权!”它如《易水行》、《淮阴叹》、《明妃怨》、《五丈原》、《马嵬曲》、《金字牌》等,笔涉秦始皇、荆轲、韩信、王昭君、诸葛亮、杨贵妃、岳飞等众多古人古事,所论皆较中肯深刻而正气凛然。乐府诗外,多为应酬题赠之作,无可取。其余五七言诗尚有佳作,如《春至》,忧国悯民,深叹“东邻不衣褐,西舍无炊烟。农家望春麦,麦种不在田。流离遍郊野,骨肉不成怜”,致使自己“对食不能餐”。又如《寄彭民望》、《风雨叹》等,感时伤世,道己深情。他的诗亦长于写景抒情,能于平淡词语中出清新意境。如《北原牧唱》:“北原草青牛正肥,牧儿唱歌牛载归。儿家在原牛在坂,歌声渐低人更远。山苍茫,水清浅。”又如《夜窗听雨》写夜雨静谧与听雨遐想,读来如身临其境。李东阳散文包括赋、序、记、论、传、杂著、题跋、状疏等,其中以记、传、杂著较佳。如《游西山记》、《听雨亭记》、《记女医》等,或写建筑,历历在目;或写雨景,描绘入微;或写不学无术、骗取钱财之“女医”,剖析至深。其文流畅典雅,说理有力,师先秦古文之意可见。又有《怀麓堂诗话》一卷,论诗多附合严羽,较偏重音调、用字、结构而较少涉及内容,对剽窃模拟之作,极以为非。

李东阳为官50年,史称其“坐拥图书消暇日”,故著作颇多。曾于孝宗时奉旨任总裁官,撰《明会典》180卷,史料丰富。又著《新旧唐书杂论》 1卷,摘唐史事迹,辨其是非,前人评其多为影射或借以自明心迹之处。清康熙时茶陵州学正廖方达集李东阳诗文,成《怀麓堂集》,今存,刊为100卷,计诗30卷、文60卷、杂著10卷。集前有李东阳“自序”,是李为拟古乐府所作,廖方达移此为全集序。

厉  鹗 

清代文学家。字太鸿,号樊榭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举人。乾隆元年(1736)应博学鸿词科试,误写诗在论前,报罢。此后无意仕进,留意著述,以歌咏自娱,去世于家。厉鹗画像

厉鹗年轻时吟咏于杭州山水之间,其后足迹遍及两浙、齐、鲁、幽燕等名山大川。他的诗,以游览之作最多,也最所擅长。诗宗南朝的谢灵运、谢□和唐代的王孟韦柳一派,但以取法宋人为主。他是清代雍正、乾隆时期“宋诗派”的代表作家,为“浙派”诗领袖。风格清秀、恬淡,善于勾勒自然美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说:“其诗则吐属娴雅,有修洁自喜之致,绝不染南宋江湖末派。”王昶《蒲褐山房诗话》说:“所作幽新隽妙,刻琢妍炼,五言尤胜。”他自己论诗,也强调:“诗之有体,成乎时代,关乎性情,真气之所存……是故去卑而就高,避缛而趋洁,远流俗而向雅正。”(《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》)代表作如《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》、《灵隐寺月夜》、《晓登韬光绝顶》、《春湖夜泛歌》、《秦淮怀古》、《芜城小春》、《山阴舟中》、《泛舟鉴湖》、《四照亭绝句》等。大型组诗《游仙百咏》,借仙境典故,影射现实社会,富于想象力。

厉鹗又是以朱□尊为首的“浙派词”的巨子,词宗南宋的姜夔、史达祖、张炎等人,笔调清疏细巧,字句工炼,审音叶律,但意境不能深沉、阔大。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道:“樊榭拔帜于陈(维崧)、朱(□尊)之外,窈曲幽深,自是高境。……色泽甚饶,而沉厚之味终不足也。”“樊榭措词最雅,学者循是以求深厚,则去姜、史不远矣。”厉鹗词多怀古咏物之作,其中如〔齐天乐〕《吴山望隔江霁雪》、〔百字令〕《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。歌此调,几令众山皆响》、〔谒金门〕《七月既望,湖上雨后作》等阕,都有代表性。

厉鹗精熟辽、宋史实,所著《宋诗纪事》,采集丰富的材料,对诗人的世系爵里、诗篇的本事等,罗列颇详,是研究宋诗的重要参考书,后来陆心源又编《宋诗纪事补遗》,加以增补。

著作有《樊榭山房集》 20卷,《宋诗纪事》100卷,《南宋院画录》8,《辽史拾遗》24卷,《东城杂记》2卷,及《湖船录题辞》等。

李  纲 

宋代政治家、文学家。字伯纪。邵武(今属福建)人。政和二年(1112)进士。历官太常少卿。靖康元年(1126),金兵初围开封时,他力阻钦宗迁都,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,团结军民,击退金兵。不久遭到排斥。高宗即位,用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。他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。在职70余天,即被罢免。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,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,都未被采用。卒谥忠定。

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著《中兴至言》、《遇论》等,议论剀切,朱熹称为“正大明白,而纤微曲折,究极事情,绝去雕饰,而变化开阖、卓荦奇伟”(《梁溪先生文集序》)。他喜为诗,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,其中《五哀诗》缅怀屈原、贾谊、杜甫的“忠义”风烈,寄寓爱国情怀;《建炎行》追叙为相期间“出处去就大概”;《病牛》中“但得众生皆得饱,不辞羸病卧残阳”等句,表达了宏大的抱负。他也能词,词风豪放,咏史诸作如〔水龙吟〕“光武战昆阳”、〔喜迁莺〕“晋师胜淝上”等,有讽谕意义。

著有《梁溪集》180卷,附录6卷,有清刊本。另有《靖康传信录》3卷,《建炎进退志》4卷,《建炎时政记》 3卷,均收入《李忠定公别集》,有邵武《徐氏丛书》初刻本。

李公佐 

唐代小说家。字颛蒙。陇西(今甘肃东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举进士。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。八年 (813)春,罢职。淹留于上元、常州、苏州一带,至十三年夏,始归长安。又《旧唐书·宣宗纪》载有李公佐,于武宗会昌初为扬州录事参军,宣宗大中二年(848)因事削两任官。与小说家李公佐是否一人,不能肯定。李公佐与白行简有交往,曾怂恿白行简作《李娃传》。其自作传奇今存《南柯太守传》、《谢小娥传》、《庐江冯媪传》、《古岳渎经》(一名《李汤》) 4篇。《全唐文》录其文 1篇,即《谢小娥传》。又《直斋书录解题》“杂史类”著录《建中河朔记》6卷,今不传。

《南柯太守传》约作于德宗贞元末。传中述游侠之士淳于棼,家住广陵郡(今江苏扬州)东,宅南有大古槐一株,常与朋辈豪饮槐下。一日大醉,由二友人扶归家中,昏然入睡。忽见二紫衣使者,称奉槐安国王之命相邀。遂出门登车,向古槐穴而去。及驰入洞中,见山川道路,别有天地。入大槐安国,拜见国王,招为驸马,又拜为南柯郡太守。守郡二十载,甚有政绩,大受宠任。后有檀萝国军来侵,淳于棼遣将迎敌,大败。不久公主病死,棼遂护丧归至国都。因广为交游,威福日盛,国王颇为疑忌,夺其侍卫,禁其交游。棼郁郁不乐,王即命紫衣使者将他送归故里。还入家门,乃矍然梦觉,见二友人尚在,斜阳犹未西落。遂与二友寻槐下洞穴,但见群蚁隐聚其中,积土为城郭台殿之状──与梦中所见相符,于是感人生之虚幻,遂栖心道门,弃绝酒色。本篇意在讽刺窃据高位者,言其贵宠荣盛,乃是傥来之物,不可恃以傲物凌人,同时也宣扬了浮生若梦的思想。它的构思立意与沈既济《枕中记》相类,而描摹尤为尽致,文辞亦较华丽。篇末“假实证幻,余韵悠然”,为《枕中记》所不及(鲁讯《中国小说史略》)。《南柯太守传》流传甚广,李肇曾为之作赞,唐人诗文中也用为典实。后世甚至附会扬州有南柯太守之墓(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卷三十七引《广陵行录》)。明代汤显祖《南柯记》,即取材于本篇。

《谢小娥传》约作于宪宗元和末。谢小娥是豫章(今江西南昌)少妇。她的父亲与丈夫都以经商往来江湖,为盗所杀。她梦见其父与夫用隐语告以凶手姓名,醒后广求智者解答,历年不得。后流浪至上元县,遇李公佐,解其隐语,知凶手二人,名为申兰、申春。谢小娥乃改扮男装,为人作佣工,寻访凶手。至浔阳郡,巧遇申兰,入其家为佣,深见信任。终于伺机杀死申兰,擒申春及其党数十人。复仇后,乃出家为尼。传中写谢小娥报仇,艰苦经营,数年如一,坚忍不拔,沉着勇敢,性格鲜明。此传当时亦广为流传,李复言《续玄怪录》中《尼妙寂》一则即据此写成。《新唐书》又采其事入《列女传》。明代凌□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中《李公佐巧解梦中语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》,亦取材于此。清代王夫之又演为《龙舟会》杂剧。

《庐江冯媪传》、《古岳渎经》都作于元和中。《庐江冯媪传》述冯媪夜行投宿,见一妇女携女悲泣。问之,答云姓梁,嫁董江已7,而董明日将别娶。媪天明辞去,行至桐城乡,果有董江者将行娶妻之礼,其前妻与女儿已经亡故。于是媪方知昨夜投宿之所乃梁氏之墓,所见者为鬼魂。《古岳渎经》记代宗永泰年间,楚州刺史李汤听说渔人在龟山下水中见大铁链,乃用牛引出之。链末锁一巨兽,状如猿猴,上岸后,顾视人群,欲发狂怒。观者奔走,兽亦徐徐入水,不复出。元和九年,李公佐泛太湖,登包山,于石洞间得《古岳读经》,乃知此怪兽是淮涡水神无支祁,禹治水时获之于桐柏山,锁以巨链,徙于淮阴龟山下,使淮水得以安流入海。《庐江冯媪传》、《古岳渎经》故事均颇离奇,而文辞则较为简质。无支祁故事又见于李肇《国史补》,广泛传播民间,宋元以后人著述中多见称引。鲁迅认为吴承恩《西游记》中所写孙悟空神变奋迅之状,亦曾受其影响(《中国小说史略》)。

李  觏 

北宋思想家、诗人。字泰伯,建昌军南城(今属江西)人,南城在盱江边,李觏在此地创建盱江书院,故世称盱江先生。他家世寒微,自称“南城小民”。俊辩能文,举茂才异等不中,讲学自给,来学者常数十百人。仁宗皇□初(1049),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,后为直讲。

李觏在政治思想方面,反对道学家不许谈“利”“欲”的说教,认为“人非利不生”(《原文》),“治国之实,必本于财用”(《富国策》),提出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办法,对王安石变法有直接影响。其诗歌内容,大多涉及政治得失,人民疾苦。构思遣辞,新颖独创,甚至有些奇特,出人意外。他在《论文》诗中写道:“今人往往号能文,意熟辞陈未足云。若见江鱼须恸哭,腹中曾有屈原坟。”可见他有意避免“意熟辞陈”而力求生新,别辟蹊径。他作诗师法皮(日休)陆(龟蒙)、以中兴诗道自命。如《获稻》、《乡思》、《苦雨初霁》、《读长恨辞》等诗,清新可诵。《方平》、《璧月》、《梁帝》、《送僧游庐山》、《忆钱塘江》诸绝句,王士□《居易录》以为“风致似义山”。但集中通体完善的诗并不很多。李觏的文章实较诗为佳。

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,有《四部丛刊》影明左赞刻本,共37,外集3卷前附年谱,后附《门人录》。中华书局新出版的《李觏集》,即据此校点。

李  观 

唐代散文家。字元宾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,迁居苏州。贞元八年(792),与韩愈、欧阳詹等同登进士第,次年中博学宏词科。授太子校书郎,一年去世。

李观“十岁读书,十六能文。不止能文,亦有雄心”(《与右司赵员外书》)。尝自谓其文“上不罔古,下不附今,直以意到为辞,辞迄成章”(《帖经日上侍郎书》)。这种主张与韩愈基本上是一致的。他用散体文写作,但仍多对偶句式,不能完全摆脱流行的骈文影响。他摒弃华丽的词藻,但语言生硬直率,缺少熔铸之功。即其自认为得意的《安边书》、《汉祖斩白蛇剑赞》、《报弟兑书》、《□宁庆三州节度飨军记》、《谒文宣王庙文》、《大夫种铭》、《项籍碑》、《请修太学书》、《吊韩□没湖中文》等,也存在着意旨平凡、文辞艰涩的缺点,因而不能广泛流传。

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李观集》 3卷,陆希声纂,宋代赵昂编有“外编” 2卷,皆收入《四库全书》。又,今传《李元宾文集》6卷为清代秦恩复辑录,并经顾广圻校订,存文49篇,诗4首。但其中《吊汉武帝文》一篇系欧阳詹之作,误辑入。有《粤雅堂丛书》本和《畿辅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》所收系据《畿辅丛书》本排印。事迹见韩愈《李元宾墓铭》及《新唐书》本传。

李好古 

南宋词人。生平不详。自署乡贡免解进士。清吟阁本《阳春白雪》载,好古字仲敏,原籍下□(今陕西渭南县东北),可备一说。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〔八声甘州〕、两首〔江城子〕里的自述推断,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。少年有大志,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,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,于是乘船千里,到扬州一带游览。又据其〔酹江月〕:“四十男儿当富贵,谁念漂零南北”,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,到处流浪。宋代名李好古者非止一人,这里指的是写《碎锦词》的李好古。

李好古对苏轼极为倾倒,曾说:“夜吹箫,朝问法,记坡仙。祗今何许,当时三峡倒词源。”(〔水调歌头〕《和金焦》)他的词以苏轼、辛弃疾为法,纵意抒写,风格雄豪,有些作品或感怆时事,或呼吁收复中原,言词激切,情绪昂扬,属于南宋爱国词中的佳篇。较有代表性的如〔江城子〕:“平沙浅草接天长。路茫茫,几兴亡。昨夜波声,洗岸骨如霜。千古英雄成底事,徒感慨,谩悲凉。少年有意伏中行,馘名王,扫沙场。击楫中流,曾记泪沾裳。欲上治安双阙远,空怅望,过维扬。”〔清平乐〕“瓜州渡口”更向南宋统治集团大声疾呼道:“更愿诸公著意,休教忘了中原。”少数写闲适之情的小令则以绮丽见长。

其词集《碎锦词》,有王鹏运《宋元三十一家词》本。

李  贺 

唐代诗人。字长吉。福昌(今河南宜阳)人。祖籍陇西,自称“陇西长吉”。家居福昌昌谷,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。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,但其家已没落。他“细瘦通眉,长指爪”,童年即能词章,1516岁时,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。元和三、四年间(808809),韩愈在洛阳,李贺往谒。据说,韩愈与皇甫□曾一同回访,贺写了有名的《高轩过》诗。李贺父名晋肃,“晋”、“进”同音,与李贺争名的人,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,韩愈作《讳辨》鼓励李贺应试,但贺终不得登第。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,郁郁不平。在京时,居崇义里,与王参元、杨敬之、权璩、崔植等为密友,常偕同出游,一小奴骑驴相随,背一破锦囊。李贺得有诗句,即写投囊中,归家后足成完篇。母郑夫人常说“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”。后辞官归昌谷,又至潞州(今山西长治)依张彻一个时期。一生体弱多病,27岁逝世。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,授其友沈子明。死后15年,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。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,传说李贺临死时,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;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,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(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及张读《宣室志》)。昭宗时,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,赠补阙、拾遗官职。但因宫廷发生事变,所奏被搁置。

李贺一生,以诗为业。《高轩过》赞韩愈作赋“笔补造化天无功”,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。他的诗,包括四方面内容:

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。他写这类作品,有一定的现实基础。早年家居昌谷,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,征调运输所必经,达官贵人所往来,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,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,有所见闻了解,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。后来旅游南北,出仕王朝,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,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,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,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,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。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,有的是直陈时事,有的是借古刺今。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,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,如《秦王饮酒》;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,如《汉唐姬饮酒歌》;批判宪宗求仙的,如《仙人》、《昆仑使者》;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,如《猛虎行》、《雁门太守行》、《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》、《上之回》;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、 骄奢淫佚、 好景不常的,如《荣华乐》、《秦宫诗》、 《牡丹神曲》、 《夜饮朝眠曲》、《贵公子夜阑曲》、《嘲少年》、《梁台古意》;讽刺宦官当权、 贤才失志的,如《吕将军歌》、 《感讽六首》其三、 其四、 《绿章封事》;反映边塞敌人侵扰、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,如《摩多楼子》;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,如《老夫采玉歌》、《感讽五首》其一;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,如《宫娃歌》、《堂堂》;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,如《黄家洞》;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、正直之士遭殃的,如《公无出门》、《艾如张》;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,如《送沈亚之歌》、《仁和里杂叙皇甫□》等等。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。这些诗篇少数用五、七言古诗,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,或借用旧题,或自创新题,大都凝炼而绚丽。有的含义隐晦,如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、《还自会稽歌》,杜牧以为“求取情状,离绝远去,笔墨畦径间,亦殊不能知之”(《李长吉歌诗序》)。在同时代的“元、白”、“张、王”两派乐府外,李贺诗别开境界,独树一帜。王夫之《唐诗评选》说:“长吉于讽刺,直以声情动今古。”毛先舒《诗辨坻》说:“大历以后,解乐府遗法者,惟李贺一人。设色□妙,而词旨多寓篇外。刻于撰语,浑于用意。”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。

②个人发愤抒情。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,虽然因仕途困厄,疾病缠身,存在“我当二十不得意,一心愁谢如枯兰”(《开愁歌》)的消沉情绪,但如《崇义里滞雨》、《赠陈商》、《浩歌》、《致酒行》、《春归昌谷》、《南园》其五等篇中,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,对“臣妾气态间,唯欲承箕帚”的不满,表现了“天荒地老无人识”的不平;但又不甘沉沦,发出“世上英雄本无主”,“雄鸡一声天下白,少年心事当□云”的豪言壮语,满怀着“收取关山五十州”的雄心。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。而在《日出行》、《苦昼短》、 《天上谣》、 《梦天》、《相劝酒》、《官街鼓》等篇中,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、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。

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。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,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“死”字却达20多个,“老”字达50多个,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、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。“曲水飘香去不归,梨花落尽成秋苑”(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·三月》)、“况是青春日将暮,桃花乱落如红雨”(《将进酒》),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;“依稀和气排冬严,已就长日辞长夜”(《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·十二月》),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。他在两者的矛盾中,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,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。王母、嫦娥等神话人物,银浦、月宫等天国风光,出现在《天上谣》、《梦天》等名作中,极奇丽谲幻之观。而在《古悠悠行》、《拂舞歌辞》、《官街鼓》、《神□》等作品中,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。既然死亡无法逃避,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:“鬼灯如漆点松花”(《南山田中行》)、“鬼雨洒空草”(《感讽五首》其三)、“秋坟鬼唱鲍家诗,恨血千年土中碧”(《秋来》)、“百年老□成木魅,笑声碧火巢中起”(《神□曲》)。幽灵出没,阴森可怖。宋人钱易、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。杜牧说:“梗莽邱陇,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”,“牛鬼蛇神,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”(《李长吉歌诗序》),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。

④咏物等其他题材。其中如《李凭箜篌引》、《申胡子□篥歌》、《听颖师弹琴歌》等,通过“石破天惊”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,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,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,给人以很深的感受。《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》,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。《罗浮山人与葛篇》,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。还有《昌谷北园新笋四首》,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;《马诗二十三首》,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,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。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。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。而象《美人梳头歌》一类作品,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。

李贺诗的艺术特色,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,惨淡经营,句锻字炼,色彩瑰丽。如“羲和敲日玻璃声”、“酒酣喝月使倒行”(《秦王饮酒》)、“银浦流云学水声”(《天上谣》)等匪夷所思的奇语,比比皆是。他特别擅长短篇,如《天上谣》、《梦天》、《帝子歌》、《湘妃》等,是后人称为“长吉体”的代表作。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,如《勉爱行》、《感讽五首》其一、《京城》、《嘲少年》等。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,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,七律诗一首也不写,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。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,借鉴了它们的词采,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。因为过于注意雕琢,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。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,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,是“二十八宿罗心胸,元精耿耿贯当中”(《高轩过》)的。在唐代,李商隐、温庭筠的古诗,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。宋人刘克庄、谢翱,元人萨都□、杨维桢,清人黎简、姚燮,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。宋代刻本《李长吉文集》

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,有褒有贬。杜牧赞之为“骚之苗裔”(《李长吉歌诗序》),高□称他为“天纵奇才”(《唐诗品汇》),王夫之说他“真与供奉(李白)为敌”(《唐诗评选》),姚文燮以为他“力挽颓风”(《昌谷集注凡例》)。贬李者则说是“牛鬼蛇神太甚”(张表臣《珊瑚钩诗话》),甚至认为是“诗之妖”(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)。

李贺诗集,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,收诗 223首。北宋以来流传的《李贺集》4卷本,都是219首,卷数与自编的相同,而篇数不同,编次也很零乱,并非准确编年。又有5卷本的集子,是 4卷外加上《外集》1卷,诗23首,与4卷合计,共242首,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。5 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、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,集名为《李贺歌诗编》。又有《续古逸丛书》影印的南宋本,集名为《李长吉文集》,无外集。又有铁琴铜剑楼、《四部丛刊》影印的蒙古刊本,集名《李贺歌诗编》。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。

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,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。后有王琦《李长吉歌诗汇解》,选录了吴正子、刘辰翁、徐渭、董懋策、曾益、余光、姚□、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。还有陈本礼《协律钩玄》、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。1977年出版的《李贺诗歌集注》,是将王琦《汇解》、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、加以校点而成。另外,钱仲联有《读昌谷诗札记》和《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》,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。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《李贺年谱会笺》,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,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。

李贺生平,有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、 新、 旧《唐书》本传、《宣室志》、《幽闲鼓吹》、《摭言》,还有朱自清的《李贺年谱》和钱仲联的《李长吉年谱会笺》、《李贺年谱会笺》可资参考。

李  华 

唐代散文家。字遐叔。赵州赞皇(今属河北)人。开元二十三年(735)进士。天宝中,历任侍御史,礼、吏二部员外郎。安禄山之乱,受伪职;事平,贬杭州司户参军。后擢检校吏部员外郎,以风痹去官。

李华与萧颖士齐名,同为唐代古文运动先驱。他重视文章的教化作用,认为:“文章本乎作者,而哀乐系乎时。本乎作者,《六经》之志也;系乎时者,乐文、武而哀幽、厉也。……有德之文信,无德之文诈。”(《清河孝公崔沔集序》)所作《含元殿赋》,洋洋三千余言,不事华靡,也不刻意铺排,堆砌典故,风格平正,文字畅达。《与弟莒书》、《与表弟卢复书》、《与外孙崔氏二孩书》是他写的一组家书,叙说家常,教导后辈,读来亲切有味。他最为人传诵的作品是《吊古战场文》,感伤地描绘战争的酷烈景象,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情绪。他还为寺院和禅师写过不少碑文,对佛教教义及其衣钵传授有所阐述,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与佛教的密切关系。晚年为自己失节而感到痛苦和悔恨,在《四皓铭》等文中有所流露。李华亦有诗名。独孤及说他“吟咏情性,达于事变,则咏古诗”(《赵郡李公〈中集〉序》)。今存其诗大多为古诗。《咏史》1首、《杂诗》6首,显然继承阮籍、陈子昂的传统,或借古讽今,或比兴寄托,大抵针对当时腐败政治。而七绝《春行寄兴》更是历来传诵的名篇。

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李华前集》10卷、《中集》20卷,已佚。今传《李遐叔文集》系后人据《唐文粹》、《文苑英华》所载编集,《四库全书》辑为 4卷。《全唐文》收其文,则分为8卷。《全唐诗》收其诗29首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。

黎  简 

清代诗人。字简民,一字未裁,号二樵。顺德(今属广东)人。年轻时往来广东、广西间,乾隆五十四年(1789)拔贡,将赴廷试,因父丧未行,遂不复应试。一生未出仕,靠卖画、卖文及教馆为生。

黎简善书画,工山水,是当时有相当声誉的画家。诗从学李贺、黄庭坚入手,刻意求新,极“峻拔清峭”(王昶《湖海诗传》)之致,能自树一格。张维屏《国朝诗人征略》称:“其诗由山谷(黄庭坚)入杜,而取炼于大谢(灵运),取劲于昌黎(韩愈),取幽于长吉(李贺),取艳于玉溪(李商隐),取瘦于东野(孟郊),取僻于阆仙(贾岛)。锤焉凿焉,雕焉琢焉,于是成为其二樵之诗”。他的记游、题赠之作较多。不少诗描绘了两广山水风光、名胜古迹,如《藤县》、《白马角》、《龙门滩》、《邕州》、《白鹤观登五龙潭上玉女峰》、《冲虚观至朱明洞》、《浴日亭》、《江南岸蕉园歌》等。也有少数篇章,反映民间疾苦,如《田中歌》,反映少数民族的风习,如《歌节》、《大排三十八韵》等。

著有《五百四峰堂诗钞》、《五百四峰堂续集》、《药烟阁词钞》,戏曲《芙蓉亭》等。

李嘉佑 

唐代诗人。字从一。赵州(今河北赵县)人。天宝七载(748)登进士第,授秘书省正字。肃宗时曾因事得罪,贬江西鄱阳令。与诗人刘长卿相识,有诗交往。后移江阴令。上元二年 (761)为台州刺史。代宗大历六、七年间(771772),任袁州刺史。卸任后至吴兴一带居住,与当时著名诗僧皎然时相过从。约于大历末去世。

李嘉□任台州刺史时,李白在《送杨山人归天台》一诗中曾提到他,称“我家小阮贤”,又赞誉为“诗人多见重”。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推许为“中兴高流”,并特别称赞其“野渡花争发,春塘水乱流”(《送王牧吉州谒使君叔》)等诗句,誉为“文章之冠冕”。其诗大多写自然景物,以绮靡婉丽著称,但也有一部分诗篇比较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社会动乱,如“千家闭户无砧杵,七夕无人望斗牛”(《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》),“野棠自发空临水,江燕初归不见人”(《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》),以及“处处空篱落,江村不忍看;无人花色惨,多雨鸟声寒”(《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》)等,写出战乱后郡邑残破景象,较有现实意义。

有《李嘉□集》2,明铜活字本。又名《台阁集》,1,有汲古阁本和《唐诗百名家全集》本。事迹见《唐才子传》及傅璇琮《唐代诗人丛考·李嘉□考》。

李  靖 

五代词人。南唐中主。字伯玉。徐州(今属江苏)人,一说湖州(今属浙江)人。南唐开国主李□之子。28岁继位,在位19年。前期能开疆拓域。末6年国势日衰,初则屈服于周,去帝号称国主,后又称臣于宋。

李□多才艺,好读书。当时文士如韩熙载、冯延巳、徐铉等在其左右,常相与讲论文学。据说他也能诗,但无诗作流传。其词仅存 4首,艺术成就较高。其中《应天长》、《望远行》 2首,境界与花间词近似。《浣溪沙》 2首,则运用伤春伤别的比兴手法,寄寓对自己身世遭遇和南唐国运衰微的悲慨,深沉动人。王安石曾盛称其“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”二句(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);王国维称其首二句“菡□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”,“大有众芳芜秽,美人迟暮之感”(《人间词话》)。又如“还与韶光共憔悴,不堪看”,“风里落花谁是主,思悠悠”,“回首绿波三楚暮,接天流”等句,也都语短情长,文小旨大,蕴藉含蓄,耐人寻味。对李煜词有相当影响。

《全唐文》录其文12篇。管效先《南唐中主文集》增入简短小札、书、表 5篇,共得17篇。其词收于《唐五代词》中。事迹见新、旧《五代史》,马令、陆游二家《南唐书》,今人夏承焘《南唐二主年谱》,可资参考。

李俊民 

金代文学家。字用章,自号鹤鸣老人。泽州晋城(今属山西)人。章宗承安五年(1200)举经义进士第一,官应奉翰林文字。不久,不满政治腐败,弃官。宣宗贞□二年(1214)南渡黄河,隐于嵩山。金亡后,被忽必烈召见,颇加优礼。他仍乞还山。卒谥庄靖先生,故集名《庄靖集》。

李俊民少习二程理学,有文名。其文冲淡和平,语言流畅。代表作《重修浮山女娲庙记》,叙事有条理,不务奇崛。《睡鹤记》借石鹤以喻志,表示身处乱世而甘心“沉潜静默”,不鸣不飞。其词多咏物、写景、应酬唱和之作,偶尔也抒发苦闷,如“人世闲愁都占了,有情天也老”(〔谒金门〕《和邦直》)。诗作多能反映现实生活,如《姚子昂画马》写怀才不遇,《闻蔡州破》写亡国悲痛,《即事》、《母应之饷黍》、《寄伊阳令周文之括户》、《扫晴妇》等,或写人民苦于战乱,或关心水旱灾荒,有真情实感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赞其诗“类多幽忧激烈之音,系念宗邦,寄怀深远,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”。

《庄靖集》包括诗7,3卷。词存68,收入唐圭璋《全金元词》。《庄靖集》有《九金人集》本、《山右丛书初编》本。

李开先 

明代文学家、戏曲作家。字伯华,号中麓子、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。山东章丘人。嘉靖八年(1529)中进士,在户部任事。曾运饷金至宁夏,目睹边防荒弛,外患严重,深有感触。归途经陕西关中,登门拜访当时削职家居的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,为他们所赏识,自此缔交。自嘉靖十一至二十一年(15321542),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、稽勋司员外、文选司郎中、太常寺少卿,并曾提督四夷馆。此一时期他和王慎中、唐顺之、陈束、赵时春、熊过、任瀚、吕高等人诗文唱和,人称“嘉靖八子”,他们反对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的文风,主张学习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和曾巩,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,要求文字平易朴实。他因抨击当时执政的夏言和严嵩,揭露当时政治的腐败,嘉靖二十一年(1542)被削职,回到章丘故居。在家修建亭园,结词社,征歌度曲,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。他利用当时民间小曲的形式,写成《中麓小令》100,流传很广,王九思曾和了100首,合刻为《傍妆台百曲》。嘉靖二十六年写成传奇戏曲《宝剑记》。晚年他用金、 元院本形式写成《园林午梦》、 《打哑禅》等 6种,总名《一笑散》。还用民间流行的《山坡羊》小曲形式写成《市井艳词》一书。他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,尤以戏曲为多,有“词山曲海”之称,曾和他的弟子一起删定元人杂剧16种。

《宝剑记》是李开先戏曲的代表作。据苏洲(号雪□渔者)序:“坦窝始之,兰谷继之,山泉翁正之,中麓子成之。”可知他的友人也参与了创作。全剧共52出,演《水浒》中的林冲故事,情节较之小说有很大更动。李开先在《词谑》中曾提及《水浒传》,他看过此书,创作传奇时以此为依据。他在《宝剑记》中对情节加以改动,写林冲一再上本参奏高俅和童贯结党营私,祸国殃民,被高俅和童贯设计陷害,误入白虎堂,并把高俅之子图谋林冲妻子张真娘一事移到林冲发配之后,是为了突出朝廷上的忠□斗争。这和作者本人身受□相迫害而罢职闲居有关。他胸中积郁了不平之气,写此剧正是指斥当时的黑暗政治。剧中以主人公林冲的形象最为突出,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爱国忧民的思想和行动。第37出描写林冲夜奔一场很精彩,写出了林冲被逼上梁山的复杂心理,抒发了“丈夫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”的悲愤情怀。剧中写张真娘的坚贞、高俅的凶狠,也很出色。其他次要人物如鲁智深、陆谦、富安,形象模糊,性格欠突出,远不如小说。把《水浒》中的故事改编成为长篇传奇,而且写得有特色,李开先有首创之功。

李开先的《断发记》写唐代李德武妻裴淑英孝节之行,词甚工整,当时或颇流行。院本《一笑散》原有6种,今存《园林午梦》及《打哑禅》 2种。另一种传奇《登坛记》已佚。《园林午梦》写一渔翁梦见崔莺莺和李娃争吵,红娘及秋桂两个丫环也各为其主,争论的中心是两个妇女是否平等。崔莺莺怀有门第偏见,自恃相国千金,鄙视曾为娼女的李娃,结果被对方一一驳斥。《打哑禅》写一屠夫打破长老的哑禅,结果小和尚发现长老是误会其意。两剧短小精悍,幽默有趣,别具一格。

李开先的散曲,最著名者为《中麓小令》(又名《傍妆台百曲》),其中混杂着悲愤的情绪和消极的思想。他的诗文编入《闲居集》。其中有关心时事之作,如《夏日闻倭报》、《边报行》、《塞上曲》等诗。也有一些为当时文学家所写的传记,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为人行事与思想风貌,如《李崆峒传》、《何大□传》、《遵岩王参政传》、《荆川唐都御史传》、《对山康修撰传》、《□陂王检讨传》、《康王王唐四子补传》等。

路工辑校的《李开先集》,收有李开先现存诗文散曲及戏剧作品(其中的《断发记》仅选有一出《德武离婚》),还收有他的杂著《词谑》、《画品》及《诗禅》,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。传奇《宝剑记》有明代嘉靖原刊本,收入《古本戏曲丛刊初集》,1959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。《断发记》有明万历世德堂刊本。

李  康 

三国魏文学家。字萧远。中山(今河北定县一带)人。性狷介不能和俗。曾作《游山九吟》,魏明帝异其文。初仕为浔阳长,有政绩。魏末晋初病逝。

李康所作《运命论》,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。李康从“五德更运”的观点出发,认为各个朝代按五行更始,以次相代。这种“运”不是杰出人物靠个人努力所能改变的。个人的出处穷达贵贱又受个人命运的“命”与时代命运的“时”摆布。他列举历史上正反面人物与事件,以图证明上述推论。该文特别重在对士人出处问题的探究,强调“圣人所以为圣者,盖在乎乐天知命矣”,“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”。但又强调虽然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堆出于岸,流必湍之;行高于人,众必非之”,可是志士仁人“蹈之而弗悔”,是为了“遂志而成名”。此文曲折地反映出魏晋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的矛盾心情。

旧有集2卷,今佚。存《运命论》1篇,《文选》、《艺文类聚》均采录。

 

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

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: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

网站地址:http://www.sjysg.com http://sjysg.com 邮箱:xyx1956@163.com

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