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诗人简介(38)

 

本页内容提要

沈  约

沈曾植

沈自晋

石  崇

史达祖

史  浩

石  介

石君宝

施闰章

施绍莘

石孝友

石延年

 

舒  位

束  皙

舒元舆

沈  约

南朝文学家。字休文。吴兴武康(今浙江吴兴)人。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他的父亲沈璞,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争夺帝位的斗争中被杀。沈约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,他刻苦攻读,博通群籍。刘宋时代,任蔡兴宗记室,人朝为尚书度支郎。齐初,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家令,深见宠信。后来又在竟陵王萧子良门下,为“竟陵八友”之一。隆昌元年(494,出为东阳太守。齐明帝萧鸾即位,任五兵尚书,迁国子祭酒。齐末,他积极参预萧衍密谋代齐自立的活动,曾经为萧衍拟定即位诏书。萧衍建立梁朝后,沈约被任为尚书仆射,封建昌县侯,后迁尚书令,领太子少傅。死后谥隐,故后人也称他为“隐侯”。

沈约政治地位很高,加上耆年硕望,深于世故,所以成为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。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诗文作家,而且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,著有《晋书》 110卷、《宋书》100卷、《齐纪》20卷、《高祖纪》 14卷、《迩信》10卷、《宋世文章志》30卷以及《四声谱》等。《宋书》流传至今,是“二十四史”中的一种。

沈约是讲求声律的“永明体”的创始人之一。齐、梁之际,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。沈约把同时人周□发现的平、上、去、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,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:“夫五色相宣,八音协畅,由乎玄黄律吕,各适物宜。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声,则后须切响,一简之内,音韵尽殊,两句之中,轻重悉异。”(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)要求在诗歌中使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间隔运用,使音节错综和谐,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。除了四声说以外,他还提出了八病说,即“平头、上尾、蜂腰、鹤膝、大韵、小韵、旁纽、正纽”八种声律上的毛病。八病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唐朝人的记载,因而有人怀疑沈约本人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过这一说法。但据郭绍虞的考订,认为唐朝人把八病说的首创者归于沈约,应当是有根据的。至于“八病”的具体内容,后人的解释虽有不同,但大抵是诗歌声律上的各种禁忌,其规定极为苛细,连沈约自己都不能做到,不过更重要的是,诗歌声律论的提出,为五言律诗的正式形成开辟了通途,而且影响到骈体文,促使作者更加注意音节的铿锵优美。沈约手迹石刻

沈约在文坛上负有重望,齐、梁两朝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出自他的手笔。他的诗文数量极多,据《梁书·沈约传》、《南史·沈约传》所记载,共有100卷。严可均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辑其遗文为 8卷,除了那些例行的公文外,大量的赋、论、碑、铭,都足以表现他的“高才博洽”。如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,文辞典雅,用事得体;《梁书·沈约传》所载《郊居赋》,洋洋洒洒,以矫情掩盖牢骚。相比之下,《高松赋》、《丽人赋》反倒具有情致。《与徐勉书》自叙老态,写得十分形象,“百日数旬,革带常应移孔;以手握臂,率计月小半分”,后世竟因此而有了“沈郎腰瘦”这一典故。

现在的诗作,除郊庙乐章外,尚有140余篇,一部分是拟古的乐府,侍宴和应制之作也不少,内容比较贫乏,但是平稳工整。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是描写山水景物和离别哀伤的诗,为数不多。山水诗中的《早发定山》、《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》、《石塘濑听猿》、《宿东园》,都可以列入优秀作品之列,其中的名句如“标峰彩虹外,置岭白云间。倾壁忽斜竖,绝顶复孤圆”(《早发定山》),“洞彻随深浅,皎镜无冬春。千仞写乔树,百丈见游鳞”(《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》),“山嶂远重叠,竹树近蒙笼,开襟濯寒水,解带临清风”(《游沈道士馆》),都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。描写离别之情,最为人所称道的是《别范安成》:“生平少年日,分手易前期。及尔同衰暮,非复别离时。勿言一樽酒,明日难重持。梦中不识路,何以慰相思!”感情深沉真挚,在艺术技巧上也富有独创性,后代有不少名篇隽句都从中脱胎而来。他还有一组《怀旧诗》,9首,每首悼念一位已经作古的朋友。写得最好的一首是《伤谢眺》:“吏部信才杰,文锋振奇响。调与金石谐,思逐风云上。岂言陵霜质,忽随人事往。尺璧尔何冤,一旦同丘壤!”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杜甫怀念李白的诗。他的另一组《八咏诗》体裁介于诗、赋之间,不仅文体具有特色,而且情韵兼备,时号绝唱。其他如乐府诗中的《临高台》、《夜夜曲》,在当时也是上乘之作。沈德潜在《古诗源》中评论沈约,说他不如鲍照、谢灵运,“然在萧梁之代,亦推大家,以边幅尚阔,词气尚厚,能存古诗一脉也”。钟嵘《诗品》列沈约于中品,说他“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”,其工丽为“一时之选”。

沈约还精研佛典,《广弘明集》中曾经收录了他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。

他的存世之作,张溥辑为《沈隐侯集》,收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。

沈曾植

近代学者、诗人、书法家。字子培,别字乙□,晚号寐叟。浙江嘉兴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。官刑部郎中、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。光绪二十一年,与康有为等开强学会于京师,主张维新。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讲席。后官江西广信(今上饶)知府,升安徽提学使,署布政使。清亡后为遗老,寓居上海,号其楼为“海日”。海内学者王国维等,常往商讨学术。曾参加张勋复辟之役。

沈曾植学识渊博。早年通汉宋儒学、文字音韵,中年治刑律,治辽金元史、西北南洋地理,并研究佛学。又究心经世之学,提倡学习西欧。余事为诗。早年即与浙人袁昶齐名,郑孝胥、陈衍推他为“同光体之魁杰”。客武昌时,同意陈衍“诗莫盛于开元、元和、元□”的“三元”之说,意在融通唐、宋;晚年提倡“元嘉、元和、元□”为“三元”之说,意在上溯晋、宋。他学习谢灵运、韩愈、孟郊、李商隐、黄庭坚诸家,继承同乡朱□尊、钱载的“秀水派”传统,艰深奇奥,力避平庸,尤喜用佛典、僻典,陆离斑驳,但也有于“聱牙钩棘中,时复清言见骨,诉真宰,泣精灵”(陈衍《沈乙□诗序》)的作品。名作大篇为《病僧行》、《鬻医篇》、《秋斋杂诗八首》等。他的诗歌内容,有的是悼念戊戌变法的牺牲者,有的反映富国强兵主张,有的发挥哲理、医学、诗论等。清亡以后,作有大量复辟思想的作品。又工书法,由帖入碑,得包世臣法,结体险峻,用笔生辣,古拙有奇趣。

著《蒙古源流笺证》8卷,《元秘史笺注》 15卷,《海日楼诗集》12,《海日楼文集》2卷、《曼陀罗□词》1卷,《海日楼札丛》8,《海日楼题跋》3卷。诗集有钱仲联笺注本。

沈自晋

清初散曲家。字伯明,号西来,又号长康,晚号鞠通生。江苏吴江人。沈□之侄。弱冠补博士弟子员,性嗜词曲,不屑俯首帖括。明亡,隐居吴山。沈自晋善度曲,尤精音律,曾将沈□《南九宫十三调曲谱》,增补为《广缉词隐先生增定南九宫十三调词谱》(简称《南词新谱》),较原本更精详。所著词曲,宗尚家风,谨守绳墨,而辞句清新,神情兼妙,一时曲家如范文若、卜世臣、冯梦龙、袁于令等,群相推服。冯梦龙所选《太霞新奏》,推沈作为压卷。范文若则有“曲学年来久已荒,新推袁(于令)沈(自晋)擅词场”等赞美之辞。

沈自晋的散曲,以明朝覆亡(1644)为分界,前期多是投赠祝寿、咏物赏花、男女风情等闲适的作品,清丽典雅,明亡以后,他在散曲里反复写自己的故国之思,家园之念,发抒兴亡离乱的悲痛感伤,雄劲悲凉,风格为之大变。如〔六犯清音〕《旅次怀归》、〔渔家傲〕《再乱出城暮奔石里问渡》、〔解三酲〕《久雨乍晴同大儿一步春畦感怀赋此》、〔二犯月儿高〕《新居频梦故里》、〔金络索〕《四儿咏》、〔字字啼春色〕《唐风警太康》等最为突出。

沈自晋散曲有《赌墅余音》、《黍离续奏》、《越溪新咏》、《不殊堂近草》,总名《鞠通乐府》。《赌墅余音》已佚,3种有原刻本、与沈时栋《瘦吟屡词》合刊本、饮虹□刻本;此外《吴骚合编》等书中还有一些小令、套数。所著传奇有《望湖亭》、《翠屏山》 2种传世,《耆英会》仅留残曲。

石  崇

西晋文学家。字季伦。祖籍渤海南皮(今属河北),生于青州,故小名齐奴。石崇年少敏慧,勇而有谋。20余岁任修武县令。元康初年,石崇出任南中郎将、荆州刺史。在荆州劫掠客商,遂致巨富,生活奢豪。后拜卫尉,是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“二十四友”的成员。永康元年(300)贾谧被诛,赵王司马伦专权,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伦的政治活动,被赵王伦亲信孙秀诬杀。

石崇今存诗 8首。其中乐府诗《王明君辞》对王昭君远嫁匈奴深表同情。诗中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王昭君“殊类非所安,虽贵非所荣,父子见凌辱,对之惭且惊”的痛苦遭遇及对故土的眷念之情,比较感人。在咏叹王昭君事迹的诗作中,这是最早的一首。

石崇的《思归引序》及《金谷诗序》,都是描写他寄情声色、遨游山水的闲情逸趣之作,文笔自然流畅,情调飘逸,是抒情意味比较浓的散文。

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有“晋卫尉卿《石崇集》 6卷”,今不存。其诗文收入《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》及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》。

史达祖

南宋词人。字邦卿,号梅□。汴(今河南开封)人。生卒年不可考。张□《题梅溪词》,署嘉泰元年(1201)。张□时已近五旬,他称史达祖为“生”,又说:“余老矣,生须发未白。”显然其行辈要比张□为晚。嘉泰元年正当南宋主战派韩□胄、京镗执政五年,史达祖在韩的府中任“省吏”,颇得韩的倚重。宋人笔记说韩的“奉行文字,拟帖撰旨,俱出其手”,可见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。过去的历史家,根据元人所编的《宋史》的观点,多把主张抗敌而失败的韩□胄定为“□臣”,因此也贬损了史达祖及其作品。他的文字可能因此在敌对政治势力执政(1202)以后就没有收集起来,或虽有集子而失传了。

史达祖的词,过去常常与周(邦彦)、姜(夔)相提并论。姜夔称其词“奇秀清逸,有李长吉之韵”。张□的《题梅溪词》则说“辞情俱到。织绡泉底,去尘眼中。妥帖轻圆,特其余事,至于夺苕艳于春景,起悲音于商素,有□奇警迈清新闲婉之长,而无□荡□淫之失。端可以分镳清真(周邦彦)、平睨方回(贺铸)。而纷纷三变(柳永)行辈,几不足比数”。张□也是南宋的填词名家,有《南湖集》,与辛弃疾、项安世、洪迈等名流时相唱和。他对于史达祖的评赞,可以代表南宋词坛的标准。

北宋晚期词坛大家有的并未尽脱《花间》的旧传统。尽管他们致力于长调的创制和提倡,但都未放弃小令,而一触及小令,《花间》的作风自然而然会复活起来。柳永致力于写景,但比较笼统,周邦彦就比较具体,而史达祖则更深入细致地摹写物象,出神入化。如他创作的咏春雨词〔绮罗香〕“临断岸新绿生时,是落红带愁流处”,“惊粉重蝶宿西园,喜泥润燕归南浦”,全不及春雨一字,完全从物象来写诗人意中的春雨,其中也无一字涉及个人的感情,而物象中自有此感情。他又把人也作物象来描写:“恰是怨深腮赤,愁重声迟。怅东风巷陌,草迷春恨,软尘庭户,花误幽期。”(〔风流子〕)“遣人怨,乱云天一角,弱水路三千”。“还因秀句,意流江外;便随轻梦,身堕愁边。”(〔风流子〕)他用小令来写平常今昔对比的主题,也与别人不同:“倦客如今老矣,旧时不奈春何。几曾湖上不经过?……向来萧鼓地,犹见柳婆娑。”(〔临江仙〕)至于他那首著名的〔双双燕〕,还不是第一流的作品。咏物诗虽然在周邦彦集中已有,但精雕细琢,刻意研炼,分析入微的,要算姜夔与史达祖。史达祖因为善于用修辞学中的“拟人格”,仿佛把作者的感情注入所咏之物,善于用工笔写金碧山水,所以比起《花间》的写意的或象征性的写法,更易吸引人的注意。有《梅溪词》 1卷,收入汲古阁《宋六十名家词》、《四印斋所刻词》中。

史  浩

南宋政治家、词人。字直翁。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南宋绍兴十五年(1145)进士,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,升为国子博士。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,以此受知于朝廷,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,史浩任参知政事,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。隆兴元年(1163),拜尚书右仆射。他首先辨赵鼎、李光无罪,又说岳飞久冤不白,应该为他们平反,恢复原有官爵,照顾他们的子孙。孝宗都依他建议办理。

史浩政尚宽厚,有一次为了要救一个无罪而被判死刑的市民陆庆童,和皇帝争论起来,忿而辞职。后来孝宗提起陆庆童的案子,还表示后悔。史浩任职时推荐陆九渊、叶□等15人。他年老致仕以后封魏国公,光宗即位(1189)后,进官太师,绍熙五年卒,封会稽郡王。宁宗即位(1194)后赠谥文惠。嘉定十四年(1221),追封为越王,配享孝宗庙庭。

史浩是宋代有名政治家,他的一个儿子史弥远也官至右丞相。他的集子中保存了许多不易见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词。关于唐宋的歌舞戏,现在大都已经失传。今能见到的宋人词曲集,大都是个别作者写的独立词调的结集,没有组成整套的演奏用脚本,一般士大夫家中歌女所唱的,也多数是单独的歌,前后不相连续。在史浩的《□峰真隐漫录》中,记录下了他创作的好几套大曲的歌辞。每一套又各有段落,他记下了段落的名称与细节。现存所能见到的有 7套:①《采莲》(寿乡词),内分“延遍、□遍、入破、衮遍、实催、衮、歇拍、煞衮”,共8个部分。②《采莲舞》,也是8个部分,但并无每一部分的专名,只在每一段唱词之前,详细写明了每一演员的动作和念词(骈文)。在念词之后,也附录了唱词,这些唱词是常见的词调。③《太清舞》,也是8个部分,内容为游仙求道之歌。④《柘枝舞》,共4个部分,其第一部分详细的问答,也是指导演员唱什么歌的节目单。⑤《花舞》,共14部分。前面的11部分每首唱词之前、念词之后又有七言四句,以花配客,点明所唱花名及其“客”名。如牡丹为贵客、瑞香为嘉客、丁香为素客、春兰为幽客、蔷薇为野客、酴□为雅客、芙蕖为净客、秋香为仙客、菊英为寿客、寒梅为清客、芍药为近客,每花舞唱了,后行吹《三台》。念了,舞、唱〔蝶恋花〕。⑥《剑舞》,舞者 2人唱《霜天晓角》,舞“剑器曲破”,演《鸿门宴》故事,乐部唱曲子,舞“剑器曲破”一段。⑦《渔父舞》共8段,每段的唱词都是〔渔家傲〕,但每曲的唱词不同。

史浩还有许多其他词作,但由于他一生都是在富贵气极浓重的气氛中度过的,所以他的作品最多是寿词、劝酒词和时令佳节的应景颂圣之词或朋友应酬的作品,文学价值不高。

著有《□峰真隐漫录》50卷,有清印本。《□峰真隐大曲》2卷、《词曲》2卷,有《□村丛书》本。

石  介

宋代散文家。字守道。兖州奉符(今山东泰安)人。曾居徂徕山(泰安城东南)下,时人尊称徂徕先生。26岁时,举进士,历任郓州观察推官、南京留守推官等职,后为国子监直讲、太子中允、直集贤院。为国子直讲时,正值吕夷简罢相,仁宗进用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、杜衍等人,他喜而作《庆历圣德颂》,歌颂朝廷退□进贤,不指名地斥权臣夏竦为“大□”。因惧祸而求出,为濮州通判,未赴而去世。但夏竦仍借事诬石介诈死,奏发棺验尸。其事虽因杜衍及众士保奏而免,但累及妻子,20年后才得昭雪。

石介与欧阳修、蔡襄等同年登科,欧阳修对他的诗文都比较推重。他曾极力提倡古文,尊崇韩愈。曾撰《读<原道>》、《尊韩》和 《与士建中秀才书》等文阐述道统。他认为道成于孔子,继之者则是孟轲、扬雄、王通、韩愈。对于当代作家,他最推崇的有柳开、孙复等。又曾著《怪说》,激烈指斥杨亿为首的西□体诗“淫巧侈丽,淫华纂组”,影响很大。

关于石介的文章,欧阳修曾评为“博辩雄伟,忧思深远”(《徂徕先生墓志铭》)。《明禁》、《是非辨》、《复古制》、《辨惑》以及《怪说》、《原乱》诸篇,虽不免粗疏,但长于排比,富有气势。又如《送祖择之序》一类文章,也写得颇有情致。诗歌亦有佳作,如《寄叔文》写道:“报君自说心如石,忧国人言鬓欲丝。”颇有真情实感。

石介著有《徂徕先生全集》,有康熙五十五年石维岩刻本。

石君宝

元代戏曲作家。平阳(今山西临汾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以写家庭、爱情剧见长。著有杂剧10,现仅存3种:《鲁大夫秋胡戏妻》、《李亚仙花酒曲江池》、《诸宫调风月紫云亭》,另 7种皆佚。今人孙楷第《元曲家考略》考出石君宝为女真族。姓石□,名德玉,字君宝,元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去世,享年85岁。

《秋胡戏妻》是石君宝代表作,故事本出自刘向《列女传》,但作了很大改造。写军户秋胡新婚三天,即被迫从军,其妻梅英采桑度日,奉养公婆,抗拒诱惑,坚不改嫁。10年后,秋胡作官返乡路经桑园,调戏已不相识的妻子,被梅英痛加斥责。梅英回家后,得知此人即是丈夫秋胡,立即要求离异,宁肯长街讨饭,也不屑一顾冠帔官诰。由于婆婆说情,并以死相挟,她才勉强认了秋胡。剧情紧凑明快,语言生动,尤其是写出了富有反抗精神、性格泼辣的农村少妇梅英,是元杂剧中不可多得的成功形象。此剧在戏剧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,京剧《桑园会》,即渊源于此。《李亚仙花酒曲江池》是根据白行简《李娃传》改编而成,写妓女李亚仙与公子郑元和的爱情故事,戏剧性颇强。《诸宫调风月紫云亭》写韩楚兰的爱情故事,剧情比较简单。剧中曾叙及“诸宫调”的演唱情形,是戏剧史上有价值的资料。

施闰章

清代诗人。字尚白,一字屺云,号愚山,又号蠖斋,晚号矩斋。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祖父、父亲都是理学家。顺治六年(1649)进士,官江西布政司参议,分守湖西道,有政绩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儒,授翰林院侍讲,与修《明史》。二十二年(1683)转侍读,不久病逝于京邸。

施闰章祖、父都是理学家,他则以诗名噪清初。所著《蠖斋诗话》主张“诗有本”、“言有物”,反对“入议论”,推尊唐人,反对宋诗。

王士□论康熙时诗人,将他与宋琬合称“南施北宋”,认为施闰章的诗“温柔敦厚,一唱三叹,有风人之旨”(《池北偶谈》),甚至把施氏“秋风一夕起”律诗与“惊心动魄、一字千金”的《古诗十九首》相提并论。不过王士□所推重的主要是施闰章的五言近体,即晚年取径“王孟风致”的作品。这类诗虽然写得空灵凝炼,意境悠深,但内容未免单薄狭隘,诗中多表现封建士大夫孤芳自赏情绪。

施闰章比较关注现实的作品,是他中年游学京师、奉使桂林、提学山东、分守湖西时所创作的古风,五言如《抵桂林》、《大□叹》、《竹源□》、《临江悯旱》、《新谷篇》、《铜井行》、《壮丁篇》,七言如《老女行》、《海东谣》、《弹子岭歌》、《万载谣》、《舆无夫行》,乐府如《上留田行》、《浮萍兔丝篇》、《鸡鸣曲》、《抱松女》、《病儿词》等。在这些作品中,清朝军队的杀掠,赃官酷吏的横行,战乱、天灾、赋税交相煎逼下农村的荒凉凋敝,各业百姓的深重苦难,尤其是妇女的悲惨遭遇,都得到一定的反映。

施闰章古文学欧阳修、苏轼,魏禧评论说“意静气朴”(《愚山先生集序》),以辨析理学及论修史之作写得最为精致,不过内容平庸的传志序跋太多,不能与他的诗歌相提并论。

著作有《学馀堂文集》28卷,《诗集》50卷,《别集》4卷,《遗集》6卷。

施绍莘

明代词人、散曲家。字子野,号峰泖浪仙。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他有俊才,怀大志,因屡试不第,于是放浪声色。建园林,置丝竹,每当春秋佳日,与名士隐流遨游于九峰、三泖、西湖、太湖间。他兴趣广泛,除经术、古今文外,还旁通星纬舆地、二氏九流之书。善音律,一生所作以散曲及词著名,有《花影集》传世。另外,其词作多哀苦之音,既寄寓着作者命运多蹇的身世悲凉,又是明王朝灭亡前夕人们情绪的反映。如□谒金门□“春欲去”写有“无计可留春住,只有断肠诗句。万种消魂多寄与,斜阳天外树”这样句子,倾吐出词人愁绪万端、无可奈何的情思,颇有过于纤弱的弊病。他的曲作能跳出南曲追求音律、词藻的藩篱,较为自由地抒写情怀。取材较广泛,举凡茅舍,崇台广囿,高山流水,松龛石室,荒台古路,怜花寻梦,感旧怀恩等,“随时随地,莫不有创谱新声,称宜迭唱”(《花影集》自序)。集中甚多艳曲,内容虽无甚可取,但还不过分□腻。著有《花影集》。

石孝友

南宋词人。字次仲。江西南昌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宋孝宗乾道二年(1166)进士。曾作〔满庭芳〕《上张紫微》,称颂张孝祥“词倾河汉”,并愿“作□老门生”。后因壮志未遂,不羡富贵,隐居于丘壑之间。

石孝友词作今存 154首,题材较窄,“大都迷花□酒,弄月嘲风之作”(《词林纪事》卷十一)。词风近似柳永、黄庭坚,然而“隽不及山谷,深不及屯田。”(冯煦《蒿庵论词》)。所作小词,间有可采,风格清丽,情意真切。如〔鹧鸪天〕“万里羁孤困一箪”,〔浪淘沙〕“好恨这风儿”。其词多用俳语、俚语,语言通俗,有的格调已近乎散曲,如〔茶瓶儿〕:“而今若没些儿事,却枉了做人一世。”而所写男女情欢,多浮靡之音。唯有〔水调歌头〕“高情邈云汉”写避世学道的情意,清奇宕逸,别具一格。

石孝友著有《金谷遗音》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一卷,明《唐宋名贤百家词》本作《金谷词》,不分卷。有明汲古阁《宋六十名家词》本、《四部备要》排印本。《全宋词》据毛□校汲古阁本收录。

石延年

北宋诗人。字曼卿,一字安仁。原籍幽州(今北京市一带)。后晋把幽州割让给契丹,其祖举族南迁,家于宋城(今河南商邱)。延年累举进士不中,宋真宗选三举不中进士者授三班奉职,他先耻不就任,张知白劝他就职,以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,知金乡县(今属山东)。又被荐举为乾宁军(今河北青县)通判,徙永静军(今河北东光)通判,历官光禄寺、大理寺丞。因上书章献太后,请还政天子(仁宗)。后因事落职,通判海州。又迁秘阁校理、太子中允。

石延年对契丹和西夏的威胁非常关心,曾建言“二边之备”,加强国防,但不为朝廷接受。当西夏元昊进犯时,他的言论才被朝廷重视。延年为人以气自豪,读书通大略,不专治章句,特别钦慕古人的奇节伟行和非常之功。他为文劲健,宗法韩柳,近受柳开影响。他的诗在天圣、宝元间称豪于一时。其《寄尹师鲁》一诗:“十年一梦花空委,依旧山河换桃李。雁声北去燕西飞,高楼日日春风里。眉比石州山对起,娇波泪落妆如洗。汾河不断天南流,天色无情淡如水。”被称为“词意深美”。他自己也以此篇为最得意。梅尧臣称他的诗为“星斗交垂光,昭昭不可挹”。可见其豪放飘逸的诗风。著有《石曼卿诗集》,今不见著录。傅增湘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卷十三著录有《石学士集》 1卷,清代石蕴玉辑,刻石于祠壁,道光二十年始有刻本,存诗45首,词 1首。又著《五胡十六国考镜》 1卷,有《学海类编》本、《丛书集成》本。

 

北宋词人。字信道,号懒堂。明州慈□(今属浙江)人。早年受学于楼郁。英宗治平二年(1065)举进士第一。初官临海尉。后为审官院主簿,迁奉礼郎。神宗元丰初,加集贤校理,同李定弹劾苏轼作歌诗讥讪时事,酿成“乌台诗案”,颇为后世所鄙。累官至御史中丞,不久因事获罪被废斥。徽宗崇宁初,出知南康军,蔡京使知荆南,因为开边有功,由直龙图阁进待制。

舒□工于小令,尤以多首〔菩萨蛮〕见称。如“画船□鼓催君去”一首,上片以江潮喻离情,下片以陡起陡落的反跌笔法衬出离别之悲,缠绵蕴藉,情意更深,多为选家所录,南宋初曾季□即赞其“甚有思致”(《艇斋诗话》)。他如〔散天花〕“云断长空叶落秋”、〔虞美人〕“芙蓉落尽天涵水”之类,都以平淡白描之笔,写友朋间惜别怀远之情,“思致妍密”(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卷二),而又摆脱了绿惨红愁、风悲露泣的男女相思俗调。

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《舒□文集》 100卷,久佚。《四明丛书》第8辑收有《舒懒堂诗文存》3卷。近人刘毓盘曾于宁波范氏天一阁见《舒学士集》10卷,从中录词 1卷。赵万里辑《舒学士词》,对刘说表示怀疑。易大厂亦辑有《信道词》1卷,收入《北宋三家词》。

舒  位

清代诗人。字立人,号铁云,小字犀禅。祖籍直隶大兴(今属北京市),生长于吴县(今江苏苏州)。14岁随父任居广西永福县,官舍后有铁云山,因而自号铁云山人。乾隆戊申(1788)恩科举人,会试落第。一生坎坷,家境贫寒,曾以馆幕为生,事母至孝。嘉庆乙亥(1815)十月,母殁,悲痛过度成疾,同年除夕去世。

舒位读书颇博,又奔走四方,接触社会生活较为广阔。其诗多羁旅、行役、赠答及咏史之作;也有些篇章讽刺时政或抨击现实,如《叩头虫》、《□虎行》、《杭州关纪事》等。他的诗以七古、七律为最胜,如《张公石》、《朱野云断墙老树图为石敦夫题》、《破被篇》,为同时代人所称誉(法式善《瓶水斋诗集序》);咏明妃、诸葛亮、陶渊明、项籍等人的七言律诗,也很新警。法式善曾以舒位与王昙、孙原湘为“三君”,作《三君咏》;龚自珍则将他与彭兆荪并举,称赞他的诗歌风格“郁怒横逸”(《己亥杂诗》自注)。舒位精通曲律,所作戏曲,人称当行。舒位墨迹

著有《瓶水斋诗集》17卷、《瓶水斋诗别集》 2卷,《乾嘉诗坛点将录》,戏曲《卓女当炉》、《樊姬拥髻》、《酉阳修月》、《博望访星》(以上四种合刻称《瓶笙馆修箫谱》)、《桃花人面》及《琵琶赚》等。

束  皙

西晋文学家。字广微。阳平元城(今河北大名)人。元康中,任司空张华属官、佐著作郎、博士尚书郎等职。永康元年(300)赵王伦辅政,召为记室。束□托病辞职归里,教授门徒。死时40岁。

束□早年因当朝大臣石鉴与其兄有隙,受其压抑,多年不得入仕,曾作《玄居释》,阐述“道无贵贱”、“守分任性”的观点,并在其中借叹息往世,寄托对当时政治生活的感慨,受到张华的重视。

束□才学博通,曾著《三魏人士传》、《七代通记》、《五经通论》等,又曾诠释汲冢竹书。有文数十篇。今佚,仅存《补亡诗》6首及数篇赋。他作《补亡诗》,意在补《诗经》中“有义无辞”的《南陔》、《白华》、《华黍》、《由庚》、《崇丘》、《由仪》。其诗对偶精当,辞语流丽,不脱西晋气息。所以明代张溥说:“《补亡诗》志高而词浅,欲以续经,罢不胜任也。”他的赋,文笔质朴。如《贫家赋》中写道:“债家至而相敦,乃取东而偿西。……丈夫慨于堂上,妻妾叹于灶间,悲风□于左侧,小儿啼于右边。”象这种近似口语的语言,在辞赋中是很少见的。他的另外几篇赋如《近游赋》、《劝农赋》、《饼赋》等,都有口语化、通俗化的特点,不合崇尚绮丽的文坛时尚,因此很被时人鄙薄。

《隋书·经籍志》录有《晋著作郎束□集》7,已佚。张溥辑有《束广微集》,在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

舒元舆

唐代文学家。婺州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《旧唐书·舒元舆传》误作江州人。出身寒微,始学即警悟,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处,郗奇其才,屡为之延誉。元和八年(813),举进士,调□县尉,有干练名。裴度表掌兴元书记,为文檄,以豪健为一时所推。大和初年(827),入朝为监察御史,再迁刑部员外郎。他自负奇才,锐于进取。大和五年,自献其文,文宗赏其激昂,而宰相李宗闵以为浮躁,改授著作郎,分司东都。时李训居丧在洛,因往来相善。李训用事,召舒入朝。大和九年九月,官同平章事,与李训同为相,谋除宦官。事泄,同被害。

舒元舆能诗文。所作古文,《问国学记》尊儒学,《鄂政记》论施政,《录桃源画记》为韩愈《画记》之亚,《牡丹赋》尤有名。死后,文宗一日观牡丹,凭殿栏诵其赋句,不觉泣下。这一故事,后代诗人常用以表示对宫廷政变中失败一方的同情,如清代张之洞《四月下旬过崇效寺访牡丹花已残损》一绝句就是。舒元舆诗如《坊州按狱》叙述按治坊州刺史贪暴事,有白居易讽谕诗精神。

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舒元舆集》 1卷,已佚。《全唐文》收其文16篇,《全唐诗》收其诗 6首。事迹见新、旧《唐书》本传及《唐诗纪事》。

 

山间月诗社兴趣部落 山间月诗社 诗人驿站 友情链接

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域名证书 制作维护:山间月 2004年9月8日建站

网站地址:http://www.sjysg.com http://sjysg.com 邮箱:xyx1956@163.com

吉ICP备10201821号 吉公网备案22012202000018号